时间:2024-02-06 作者:插件线铝型材 点击:1
新排放政策的实施,往往能给卡车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,同时也在极大的影响着卡友的买车、用车。
从去年开始,国六排放标准一直占据着卡车行业的舆论焦点位置,它的实施也给整个行业带来的不小的影响,那么这个国六排放政策是怎么一回事?今天家哥就来带大家好好了解一下。
1、目前社会一致认为,汽车排放是导致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,至于关系有多大,其实也是众说纷纭,在这样的背景下,推出国六排放政策,利用标准化减轻空气污染的压力。
2、推行国六排放政策,可以倒逼汽车制造厂商进行技术升级,所谓:“一流的企业搞标准,二流的企业搞技术,三流的企业做产品。”
3、推行国六排放政策,能提前淘汰高排放老车,同时也能促进汽车更新换代,拉动汽车消费。
国六排放标准属于一种产业标准,可以看作一种制度性的升级,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升级,其最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倒逼技术革新,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进行产品、技术的筛选。
国六排放标准分别制定了“国六a”阶段和“国六b”阶段两个水平的要求,但从排放限值上看,“国六a”其实是“国五”与“国六b”之间的过渡阶段,两者之间的数值相对接近,而限值更为严苛的“国六b”才是真正的“国六”排放标准。
在新颁布的国六排放标准中,除了限值要求比国五严格许多以外,国六排放标准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采用燃料中性原则,即无论采用哪种燃料,排放限值都是相同的,而现行的国五排放标准,则是区分了柴油机车型和汽油机车型的排放标准限值。
前文已经提到过,“国六a”阶段其实可以看作是“国五”排放向真国六排放的过渡阶段,从限值上看,“国六a”仅仅是取了“国五”排放要求中的最严值。
例如:“国五”要求汽油车的氮氧化物(NOx)排放量不能超过60mg/km,柴油车则不能超过180mg/km,而在“国六a”中两种车型的氮氧化物(NOx)排放量均不允许超出60mg/km。
而真正的国六排放“国六b”阶段,从排放限值的总的来看,除了一氧化碳(CO)和颗粒物数量(PN)没有变化之外,“国六b”其他项目的排放标准限值大大超越了国五标准,相比“国六a”阶段,部分数据也提升了近一倍。
例如:柴油车氮氧化物排放标准:“国六a”的标准为60mg/km,“国六b”则是35mg/km,同时在“国六b”阶段排放限值中,柴油车还增加了非甲烷烃(NMHC)的限值,比国五汽油车更为严格。
据我们了解,欧洲大约每隔四年更新一次排放标准,而纵观我国的排放升级,时间不断的加速,国五升国六只用了3年时间(国五在2017年1月1日正式实施,2019年7月1日燃气车执行“国六a”阶段排放标准,同时还有大量城市同一时间先行执行国六排放标准)。
一直以来,国内不单单是在重卡上以欧洲为追赶对象,就连排放政策也是参考着欧洲标准来,但自国内的国六排放政策发布后,这个情况恐怕就要改变了,因为从数值上看,“国六b”阶段的排放限值,甚至比欧六的标准更高,说得上是全世界内最严排放标准之一。
中国用短短几十年的拼命追赶,到今天,终于在排放政策上与欧美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,只是对于国内的用户而言,不知是好是坏。
国六排放标准全称:《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(中国第六阶段)》,是由环境保护部、国家质检总局在2018年6月22日联合发布的一项针对汽车排放的产业性标准。
该项排放标准已于2019年7月1日开始慢慢地实施,跟以往不同的是,国六排放的升级不像国三升国四,国四升国五的时间以及类型都相对一致,卡友买车基本不需要有太多的考虑。
而国五升国六,不仅按车型区分了实施时间,同时还采用了分阶段实施的方式,再加上多个城市主动提前实施,这也导致了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在卡友眼中相对凌乱,分不清哪些地方、哪些车型已经实施了国六排放政策。
这些是政策要求的正常执行时间,但国内有部分城市,迫于环保的压力,会选择提前实施国六a阶段排放标准,因此家哥也顺便也把各个提前国六的城市也盘点一番:
家哥认为还是跟去年7月份国务院发布的《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》有关,《计划》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:“2019年7月1日起,重点区域、珠三角地区、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,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。”
此后,各大重点省市纷纷出台地区政策,依据自己情况提前实施国六标准,更有甚者直接跳跃实施更为严格的国六b排放政策,而在实施过程中,也并非一帆风顺。
譬如深圳原定计划2018年12月31日落地实施的汽油车国六排放标准,由于准备时间不够充分,将有可能导致厂商、经销商无车可卖;国五车辆堆积等一些了问题,于是在各界的强烈意见下,选择推迟至2019年7月1日实施。
但即便是如此,各地提前实施国六排放的地区,汽车行业仍然受到了不少的冲击。
为环保、为蓝天,采用更严苛的排放法规并没有多大的问题,为了与国际同步,站到同一个起跑线而加快实施新排放标准同样没问题,但操之过急,影响的却是广大的汽车用户,试问他们的意见,该向何处申述。